肉盾英雄的选择直接影响团队生存能力和战术执行效率。肉盾可分为纯承伤型、控制型及功能型三类,需结合属性成长、技能机制与阵容适配性综合评估。高生命值与双防是基础指标,但免伤系数、被动减伤及团队增益效果更需优先考量。例如地藏菩萨凭借反弹与回复机制长期占据顶级肉盾席位,而北海龙王则因技能附带群体控制与高额减伤成为版本热门。
纯承伤型肉盾的核心优势在于稳定吸收火力。这类英雄通常具备生命值百分比回复、护盾生成或免爆属性,如刑天的嘲讽机制能强制转移敌方攻击目标,配合高额基础防御属性可有效保护后排。装备选择上需侧重免爆装或血装,圣器推荐提升生存能力的鞋子或护甲类道具。需注意不同英雄的防御成长系数存在差异,例如八戒的基础免伤系数显著高于九灵元圣,同等装备下承伤效率更高。
控制型肉盾在承伤基础上强化了战场干扰能力。白象精的大范围击飞与车渠的聚怪效果能打乱敌方阵型,为输出创造环境。此类英雄需平衡防御属性与冷却缩减,确保技能释放频率。技能命中率是关键指标,空大会导致战术价值大幅降低。黄眉老佛的妖气链接与金身防御组合则属于特殊功能型肉盾,既能分摊伤害又可限制敌方核心输出,但操作门槛较高。
混世魔王的群体眩晕配合输出英雄可形成爆发链,而阎罗王的复活机制能逆转战局。装备搭配需根据团队需求调整,例如缺乏治疗时可选回复装,对抗法系阵容则优先堆叠法术防御。需注意部分肉盾存在种族克制关系,佛族英雄对魔族单位有额外减伤效果。
实战中肉盾的站位与技能释放时机同样重要。自动战斗模式难以发挥其全部潜力,尤其是依赖嘲讽或聚怪技能的英雄。帮派战等高强度场景中,手动操作可精准控制技能覆盖范围与时机。飞升与天赋系统能进一步强化肉盾特性,例如青狮精的破防天赋可间接提升团队输出。